小“四”有话说| 照进心灵的光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6日 浏览:

        这是一个发生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精神科四病区的真实故事。
       20岁青春洋溢的她,原本是一名热爱生活、成绩优异的女孩,本该拥有这个年纪令人羡慕的一切。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和她的家人仿佛天都塌了。那天,病房里的她眼神空洞,蜷缩在床边的角落,母亲陪坐在病床旁,泪水打湿了母亲的双眼......
       住院的这段时间,她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得病的事实,在护理人员不断的鼓励下,她勉强同意参加病区一项新的康复项目---作业治疗。第一次参加作业治疗活动的她,声音特别小,说话也不多,存在感很低。但是,能感受到躲在角落的她很希望能融入大家。
       在科室医护们的努力和关心下,女孩慢慢打开了心结。经过一次次针对性的作业治疗,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助能力培养、艺术性团体等…女孩能够积极参与到每一次作业治疗中,她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疾病,愿意去改变自己。在经过了8次的作业治疗后,女孩越来越爱笑,越来越自信,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大家看到了她眼里的光又回来了,那双曾经失去希望而黯淡的眼睛在闪闪发亮!
       女孩说:“我一直觉得精神疾病很可怕,但是通过参加作业治疗,我知道了精神障碍患者一样可以活的很好,一样可以憧憬未来!”
       女孩的母亲说:“老师,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感谢你们在孩子住院期间的付出,这个康复治疗对我家孩子病情的恢复真的特别有意义!”
 
关于作业治疗
       概念: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是指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应用,并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有关的各种活动来治疗患者躯体、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预防生活、工作、休闲能力的丧失或残疾,发挥患者身心的最大潜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恢复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促其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或方法。
       治疗目的:
       ①预防生活及工作能力的丧失或残疾,发挥个体身心的最大潜能。
       ②最大限度改善和恢复个体各方面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③为患者设计和制作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各种辅助工具。
       ④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
       ⑤强化患者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适用对象: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等相关疾病。
 
       治疗内容
 
       1、健康宣教类。2、药物管理类。
 
       3、压力管理类。4、情绪管理类。
 
       5、症状管理类。6、心理类。
 
       7、团体游戏类。8、社交技巧训练。
 
       9、日常技能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