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划性教育
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个体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患者入院初期处于疾病急性期,病情较重,思维杂乱无章,又要适应新环境,所以无暇领会健康教育。期间应重点稳定病情,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待病情稳定后,便可以诚挚温和的态度向患者作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环境、主治医生与护士、探视制度与陪护制度、作息时间等。对于共性问题可采取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群体健康教育,讲授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临床表现、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做到密切观察,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对个别患者,应根据疾病特点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对躁狂症患者应采取激发其优势,发挥其积极好动的一面,协助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开展工作等。
2 、交谈答疑式教育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点、难点。如:患者自感特别恐惧,担心自己随时可能会死去,担心自己被亲人和家庭抛弃,担心社会和同事、熟人鄙视,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从而产生自暴自弃、自我形象贬低,角色、责任及行为改变。对此,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找回自尊,维持健康的自我意识。健康教育要持之以恒,有计划地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对照、评价。
3 、示范式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对某些行为方面进行示范或纠正。如:指导患者整理床铺,病室内务日常料理等,鼓励患者参与病房的组织管理,倡导患者提合理化建议。这样既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使患者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提高自信方面,从而起到示范性的教育作用。
4 、一体化教育
采取个别和群体相结合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如娱疗室应设录像、音响、相棋、跳棋、扑克、麻将、乒乓球、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定期组织讲座,发放阅读手册,工休座谈会,节假日联欢会等,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乐趣,5、注意事项
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健康教育的方法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对年轻、文化程度高、性格开朗的患者,可采用宣传材料,介绍书籍,教育讲座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的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通俗易懂,并举例说明。
(2) 精神病患者由于存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障碍,言语怪僻,举止异常,接触交谈欠合作。对此应在掌握娴熟的健康教育方法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个性、爱好、习惯、信仰等运用沟通技巧诱导其顺应教育活动。
(3 )从事精神科的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善于察觉和沟通,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不同的技巧去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真诚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用尊重为患者树立自尊,用体贴给予患者温暖,做到视患者如亲人,惟有如此,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