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党的嘱托,是人民的期待。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肩负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灯塔、是旗帜,指引和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浪远行,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时代和历史的召唤在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中回荡,文艺战线正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迈向新征程。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在我们的面前,山河壮丽,人民豪迈,伟大的时代考验着作家艺术家的眼界胸怀。我们的眼能否看出大势,我们的心能否感知大势,能否于细微中感知时代风云,能否在浩大中看出丰富生动,这都需要作家艺术家超拔高远的主体建构。“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壮阔境界。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鼓乐歌舞《新的天地》。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高度,站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深刻认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文明和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从而深刻体认“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民族的“大我”,积极投身历史伟业,充分发挥文艺在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方面的巨大作用,用艺术创造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鼓舞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开创未来。
树立大时代观,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拼搏中去认识和把握时代,在时代变幻、风云激荡中洞悉主流和支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具体而微的艺术创造展现总体性视野,借由饱含个体生命体验的艺术作品传达普遍的情感,领时代之风气,发时代之先声,以具有强大感召力和说服力的创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力唱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