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1日 浏览:

  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6,7] 。
  2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丈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天天至少常规丈量2次血压。假如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3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丈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 mm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体位忽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忽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都轻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步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夸大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治疗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重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心律变态的出现和猝死的发生。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肼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用。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有资料报道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