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中考于今日(6月13日)正式开考。
一天的考试后,孩子的心理压力往往处于一个高峰,家长的言语尤其需要谨慎。市四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娟提醒您:这些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逼问型:“错几道题?语文能上130分吗?”
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力。家长应明白,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态度。
不妨换为:“如果今天考试有遗憾,可以先放一放。现在需要我帮你看看明天的复习重点吗?”此类问话避免了对孩子的批判感,且家长提供了具体的支持,而并非追问考试的结果。
消极暗示型:“今天考砸了,明天更完蛋!”
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更关心考试的难易程度,而不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家长应鼓励孩子,而非消极应对,应该强调孩子的学科优势,建立积极心理暗示。
可以换为:“每场考试都是新的开始,你的XX科目一直准备得很扎实,是你的优势。”
过度关怀型:“专门给你炖了补脑汤,可别辜负了我们的期望啊!”
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因为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回答或结果不符合家长的期望。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让他们自己评估自己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家长可以这样说:“需要休息一下吗?或者听听音乐放松一会儿。”把关怀与考试结果解绑,避免变相施压。
结果绑架型:“这次考不好,重点班就别想了”。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责和沮丧,特别是当他们确实有不会做的题目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应理解,孩子在考试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他们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说:“我们现在专注眼前这一科,后面的问题考完再一起商量。”降低未来不确定带来的压力。
比较型:“人家小明说半小时就做完了”。
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比较和竞争的压力,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应避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是鼓励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可以肯定孩子过往的成功经验,比如:“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上次月考的时间分配就做得很好。”
宿命论型:“平时不努力,现在着急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指责和否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被认可和尊重。
家长可以强调临场努力的价值,换为:“最后阶段也能提升,需要帮助你吗?”让孩子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下一场考试。
作者简介
李娟,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焦虑障碍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全病程康复管理。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精神科专家三门诊;周四上午-精神康复门诊。
预约挂号方式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