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有人冲出考场就翻出手机查答案,有人缄默不言、拒绝讨论……
那么考试后,是否该马上对答案?这其实因人而异。
考试刚结束时大脑处于“认知疲劳期”,内心强大的考生核对后能保持镇定,但对容易焦虑或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考生来说,此时对答案可能激活大脑情绪中枢(杏仁核),使负责冷静思考的前额叶暂时无法发挥调节功能,引发“全考砸了”的灾难化联想,甚至影响接下来的考试状态。
对答案当然不是绝对禁止,关键在于选择对答案的时机和方式。盲目、即时的对答案容易引发情绪风暴,而有策略、有选择地在合适时间核对,能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建议:考后暂缓对答案,优先恢复精力。
选择性核对(考后6-24小时)
划定安全区:
只核对1-2道“不确定但影响重大”的题(如数学压轴题),不要全面复盘。
建立“事实清单”:
用表格记录核对结果,禁止使用形容词(如“完蛋了”“稳了”),只写客观事实。
发现自己写错了时
破除灾难化想象:
写下最坏结果(如“数学扣12分”);
再写下3条反驳证据(如“这道题本来难度就大,很多人可能都错了。”“我其他基础题做得挺扎实,基础分有保障。”“就算这题丢了分,后面还有科目可以追回来。”)
●手抖、心悸、呼吸困难等躯体化反应;
●反复计算同一道题超过3遍;
●出现“如果考不上,人生就毁了”等绝对化念头;
●你可以大声在心里对自己说:“停!我现在需要休息”之后,尽快离开讨论题目的现场。
保持良好的睡眠:允许自己像婴儿一样睡到自然醒(但不超过10小时),以充沛的精力面对第二天的考试。
感官疗愈:闻薰衣草精油、抱毛绒玩具、泡热水澡,达到有效降低焦虑感,恢复身心平静的效果。
书写疗愈:把对考试的遗憾、恐惧写在纸上,然后撕碎冲进马桶。
作者简介
张丹丹,心理治疗师,三级心理咨询师,CPS临床注册系统助理心理师,从事临床工作十五年,
专业擅长:焦虑症、抑郁症的个体认知行为治疗,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人际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抑郁症人际团体治疗。
坐诊时间:心理治疗门诊(夜间)-每周五晚
预约挂号方式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