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医院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特别资助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5日 浏览:

       近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公布了本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市四医院抑郁诊疗示范中心,由罗笠铢博士负责的抑郁症青少年对父母相关情绪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项目编号2021T140094,资助金额18万元;市四医院精神分裂症诊疗示范中心,由蒋思思博士负责的多模态融合新方法及其对精神分裂症rTMS干预范式优化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3批特别资助(站前),项目编号2021TQ0061,资助金额18万元。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是1984年10月7日,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向时任国家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建议,在中国设立博士后制度的同时,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即将进站及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设立至今,每年全国各专业中每个专业仅遴选4-5个项目给予支持,总支持项目一般不超过400个/年。本次市四医院获批的两项特别资助,既是医院在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人才引培成绩的体现,也是对医院长期以来在临床科研领域积累成果的回报。
 
       01  项目介绍
       青少年抑郁症是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直接或间接地保护青少年免受抑郁症状的影响,而父母是青少年的主要家庭成员,对其社会情绪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本次罗笠铢博士获批项目结合抑郁症情绪认知功能失调的特点,以及父母在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学实验方法、心理治疗方法和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抑郁症青少年对父母相关情绪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发一套基于父母与孩子相互作用的临床干预方法,从而促进青少年抑郁症状缓解,并预防复发。
 
       02  项目介绍
       精神分裂症通常被列为重型精神疾患,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的“需要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特需救治救助管理”的疾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点,个体药物治疗疗效差异大且复发性强,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次蒋思思博士所获批项目是针对精神分裂症精准诊治需求,立足于脑网络研究的新方法发展,探索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脑网络机制,构建多维度症状谱系的关键脑环路特征;发展多模态融合方法,建立个体化症状谱网络精准空间映射,探索精神分裂症症状依赖精准干预的靶网络;探寻症状依赖脑网络与特定脑状态之间的时间映射,发展网络干预的最佳时刻优选技术,建立个体化闭环rTMS干预新模式。本研究计划开展的时空精准个体rTMS一方面将进一步细化明确症状依赖个体特异的脑网络特征,推动临床病理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提供网络干预的理论基础,推动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临床无创物理干预新范式,拓展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