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 温情服务 温暖心灵——天使风采系列(三)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浏览:

       2021年5月12日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展示护士风采,感恩成长奉献。"
       天使,是美的象征,我们渴望成为真的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护士,这个平凡职业,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因为她们身着美丽的白衣,还因为她们凭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
       让我们一起走近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功勋护士和优秀护士,聆听她(他)们的故事,感受她(他)们的温度。
 
致敬30年功勋护士——最美天使
       张倩,女,1972年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老年科护理管理17年,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10年。
 
       关于她——
       刚来到医院的她,有过一丝对精神科护理特殊性的恐惧,但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个人虚心学习下,她慢慢掌握了精神科护理专业技能。光阴似箭,她就这样活跃在精神科临床护理30余年,这期间先后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市级公立医院“优秀护士长”。并参与了编写出版精神病学相关著作2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
       多年来,张倩深耕临床,为人亲和、任劳任怨。在关键时刻,尽显责任和担当,她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的灾后心理救援工作及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救治工作,并用专业的技术赢得了同行、患者和家属的赞扬和认可。作为成都市“长照险”失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她还担任评估专家培训工作,曾多次参与了成都市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指导工作。
       她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是一句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时常挂在口头的话语。当初张倩如何走上护理这条路她已然忘记,但从懵懂到坚定,她用30年来证明了她的选择。她谈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着人生百味,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回想这30年护理生涯,竟是如此短暂。我为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而骄傲,更为选择在精神科特殊护理岗位而自豪”
 
       优秀护士——罗媛
       罗媛,女,汉族,1986年出生,入党积极分子,主管护师,心理治疗师,西南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目前任老年精神科四病区教学组长。
       关于她——转眼来到医院已经13年了,罗媛从一位新人,成长为护理岗位上的教学组长,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是她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她热爱工作、关心病员、团结同事,全身心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专业上,她具有深厚的精神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水平;教学上,她耐心而严谨,良好的完成临床带教任务。先后发表论文6篇,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会议上进行学术和论文交流,参研省市级院内课题3项,参编《老年失智者长期照护指导手册》。
       工作之外,她还担任老年综合评估团队成员、光照治疗团队成员;曾赴藏区开展精神卫生医疗援助工作;被成都市医院管理局评为市级公立医院“护理明星”;多次在5.12国际护士节大赛中获奖。
       她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论结果如何,我将继续发扬不断进取的风格,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
 
       优秀护士——江英
       江英,女,主管护师,本科,临床工作10年。物质依赖二病区护理组长,爱好美食、听歌和旅行。人生格言:“不忘初心,不负芳华,做护理路上追梦人。”
       关于她——在四医院工作的十年,她从青年到中年,时间转瞬即逝。正是这十年的工作经验,江英从“萌新”到了“老手”。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熟练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她平易近人,与同事关系融洽,常常给病区护士们护理上诸多帮助,并协作完成病区护理工作;她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习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己;她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发表数篇论文、投稿数篇学术会议,均被采用。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她所投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还被邀发言。
        她谈到:“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平凡而光荣。我爱我的工作,我爱这个充满爱心与活力的团队。未来的日子,我希望在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