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3月3日,全国上下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的医护人员达到2.86万人。这意味着在这次的抗疫战中,大量的医务人员必须全身心投入,难以顾及自己的家人。在前线工作的同事,心里也有很多对家人,尤其是孩子的牵挂,作为四川省第十批援鄂心理救援队的心理服务工作者,我们完成防控工作的考核后,第一时间到达定点对接医院武汉新洲区中医院,走进我们的一线医务人员,关心他们的需要,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走进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对于未来他们心怀期待,有信心终将赢得这场战役。同时,一位护理老师说到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己孩子时,声音哽咽,也红了眼睛。我们工作组在评估和收集医护人员信息的过程,后台也传送过来这样的信息:
是啊,孩子和我们一样,都面对着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节奏和习惯被打乱,承受者很多压力;但同时孩子又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又该怎么样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摆脱创伤的阴影,在疫情中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心理健康顺利地发展呢?
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安全堡垒
对于孩子来说,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可能他并不太明白为什么病毒会让我不能出去玩,必须呆在家里,诸多限制,那么的不自由。年龄稍微大一点孩子可能理智上明白,但是却并没有丰富的经验足以让他们感受到这有多可怕。相对而言,爸爸妈妈高不高兴,家庭氛围融不融洽等,才是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父母们因为经验丰富,懂得更多,压力也更大,难以避免会出现各种情绪表现和行为。比如:因为过度谨慎而出现的反复唠叨,碎碎念带来的不安;过度担心害怕而气急败坏的诸多限制和规定,由此带来的紧张等。孩子会因此而困惑、不安、担心、甚至自责。如果父母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维持日常的生活节奏正常,孩子会感受到安全的氛围,这是孩子可以面对困境,创造性解决问题,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恰当的沟通和引导是孩子面对疫情的有力武器
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孩子们肯定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创造机会和环境,让孩子们有空间去表达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的感受被接纳;表达他们的疑问和困惑,我们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回应,可以是讲故事,引入他们熟悉的动画角色,或者角色扮演等等,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等等,增加对生活现状的确定感。甚至我们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他人,增加孩子的价值感,从而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增加其心理状态的稳定性。
孩子的抗逆力是应对疫情与生俱来的财富
抗逆力是个人面对逆境时的一种反应能力。是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就像树在干旱的地方生长,根就会扎得比较深,叶子比较少;四川人生在盆地潮湿地区,就比较多吃辣一样。我们也信任孩子们与身俱来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疫情。同时,这次的疫情考验,也提供了孩子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会,抗逆力被激发和发展,我们在此刻尽所能,帮助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因素,促进孩子们发展积极应对危机的能力,建设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知识,变得更坚强。
随着出院病人增多,疫情防控战的胜利曙光渐渐明朗,我们的医务人员才有精力担心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让人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谢谢这些持续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你们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我们愿意一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