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想和你们好好的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浏览:

       在很多孩子眼中,父母是强大的,是无所不能的;他们懂很多知识,也会很多技能;他们既是家里的支撑,也是孩子欢乐的源泉。尤其是低龄段的小孩,对于父母的依赖表现得尤为明显,想天天和父母黏在一起。
       可随着年龄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开始慢慢增加。这时就出现了代际隔阂。
       在有的子女看来,迈入老年的父母可能不再那么“时髦”,知道的信息知识也不再是最新的,有时候还挺“唠叨”,因此跟他们说话时总是忍不住顶嘴,最后不欢而散。这时候,大家很想知道,究竟老人心中的真实世界是怎样的?应该如何更好地跟他们融洽相处呢?
 
       老年人群的心理世界是怎样的?
 
       步入老年,除了身体衰老之外,老年人的消极心理也是引发老年性疾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总体会有一定的改变:
 
        1.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一是进入老年期后,身体各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因而老年人更加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身体功能很敏感(这类人数约占半数或以上)。二是对经济保障的担忧,主要表现老年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
       2.老年孤独感。
       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如果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或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家庭中的老者就会深深地体验着孤独和苦楚。
       3.适应性差。
       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是渐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较少主动地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新东西存在困难;对意外事件的应变性也较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有研究发现,53岁以后人的刻板性就逐渐增强。老年人更注重准确性,担心闪失,宁愿牺牲速度也要少犯错误。
       5.趋于保守。
       老年人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并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对由此而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6.回忆往事。
       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为朝向内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事情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而且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与年轻人心理差异情况?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且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结构、功能方面都逐渐地出现了种种退行性的衰老变化现象,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智力结构改变、情绪出现不稳定、人格发生某种变化。
       2.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系列转折,如:从工作上的参加者转为旁观者,从以工作为重心转为闲暇为中心,从单位为核心转为家庭为核心,从紧张的生活转为清闲的生活,从接触的人多事多到接触的人少事少。也就是说,从动态转为了静态,从而有可能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由有依赖感变为无依赖感,在思想、生活、情绪、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老年人群可以怎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躯体疾病的防治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患躯体疾病,特别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适当地治疗是保持晚年情绪愉快、延长寿命的重要方面。要及时或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即使发现了某种慢性病,也不要紧张、疑惧、惊慌和悲观。安心、平静、乐观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2.接受现实,保持情绪的乐观
       要承认现实,充分认识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进入老年期以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承认现实并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3.坚持学习,老有所事
       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可使自己紧跟时代的车轮前进,使自己放宽眼界,仍然生活在集体之中。
       坚持学习,进行脑力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力和智力。坚持学习正是延缓和推迟衰老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把自己余生中尚存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4.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可以到户外或公园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或慢跑、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等,还可以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来填补生活里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寄托。
       现在许多城市都创设了老年大学。老年人在学校中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例如棋类、桥牌音乐演奏和欣赏、书法、绘面等等。
       5.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作为晚辈,则应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充分体谅他们各种能力的衰退现象以及当前的处境与心情,更多地给予安慰、体贴和照顾。另一方面老年人要实事求是,当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与别人不一致时,应心平气和地分析和讨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敬互助,保持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理健康。
 
 
        专家姓名:王曦
        个人简介: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专业擅长:对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等)、心身疾病、各种类型的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履历: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精神、心理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先后主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及多项临床药物试验(GCP)工作;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现兼任成都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