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德中:共筑脑健康的“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浏览:

       “2023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与全国人大代表尧德中的采访交谈,从“一带一路”开始。
尧德中代表。(代表供图)
 
      十年来,中方同共建国家加快科技交流和知识分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进,成效显著。尧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故事:202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古巴著名科学家裴德乐。此前,裴德乐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其率领团队在华推动脑科学研究和中古神经技术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愿继续为促进中古友好,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更大范围落地贡献力量。裴德乐教授2011年来到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时任院长尧德中相遇,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他们发现彼此在脑科学研究领域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裴德乐与成都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2014年,64岁的裴德乐教授与同样是脑科学家的妻子玛丽亚一同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并在2015年成为全职教授,开启了他在成都的教学与科研生涯。
       尧德中的主攻方向为“脑器交互”,这是在多年“脑机接口”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涵盖以大脑为中心的各种交互形式,包括了大脑与生物器官、非生物器械以及环境之间的各种交互交流,为大脑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门交叉融合学科正在全世界兴起,但也是我国遭遇的“卡脖子”难题之一。尧德中告诉记者,我国正在凝聚科研力量,攻克这个“卡脖子”难题,而他正是这项工作的领头科学家之一。
“单一的实验室完成跨领域合作难度很大,只有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才能获得更多对科学界甚至对人类有价值的东西。”尧德中认为,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势很多,不仅仅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例如,他和裴德乐等共建的  中国-古巴-加拿大(CCC)脑合作计划,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云信息平台,把数据资源、计算资源以及工具资源全部集中共享上去,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数据,从而推动这门科学的全球化。
        由此,他在2023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本着繁荣科技、促进交叉创新的目的,制定出鼓励成立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的办法,以营造全国性的交叉创新环境,促进原始创新。”同时,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尧德中还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办法,鼓励交叉学科学会吸纳国际会员,促进中国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更快形成主导国际性科技活动的能力。他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
      “神经科学与神经技术既是造福人类脑健康的前沿领域,也是推进类脑智能科技发展的先导科技,在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精神方面居于独特的地位。同时,在众多神经科技中,人类脑电以其无创性和生态性而居于核心地位,且其成本价位在广大的‘一带一路’中低收入国家具有很好的惠及性。”尧德中表示,2024年正是人类脑电发现的第100个年头,适时归纳总结脑电的辉煌成就并科学展望其未来发展,尤其在推进大众脑健康的价值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他们将在9月,首次把“一带一路”神经科技大会与推进大众脑健康和人类脑电发现100年纪念学术会议相结合,开拓科技创新合作的“幸福路”,为以科技之力造福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川仁、舒颖